English

龙虾的步伐

1998-06-25 来源:光明日报  我有话说

有一个朋友在杂志社工作。这家杂志由侨务部门主办,因而时常有留学海外的学子投稿。海外学子,“读万卷书”兼“行万里路”,自然是眼通六路,学贯中西的,对杂志多有助益是不用说了。不过,也能够收到一些近似“海外奇谈”的东西。

比如,有一篇来稿是大赞中国教育之成功的。其辞若曰,中小学生负担太重,教学方式过于死板,在国内几成共识,于是羡慕国外对学生各顺其性情,各逞其能耐,让他们从心所欲,以养成其人格为首务;这是一种偏颇的看法,殊不知在美国,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往往正是学业优秀的族群,若非自小打下扎实的基础,焉得有此,所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应当逐步强调已有的特色,云云。

这自然是一种很“爱国主义”的论点,学业优秀之后,反思优秀之所以由来,也算是可取的态度,而反思没有落到“中国人天生聪明”,或者“中国人聪明是因为从小喝茶和学汉字”上面,大抵也算发掘本质的努力罢。然而,最终得出中小学生就应当“苦苦地学”,以打下“扎实的基础”,仍然是让人始料而未及的。

最近,全国政协民进组指出,今教育严重滞后于整个经济发展,教育改革非要有新的政策,“把每个学校的招生规模、开办专业、教材和课程设置、课时安排等等细节统管起来整齐划一,使教学主体被动成为客体,最终只能培养出高分低能、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竞争、根本没有创造性的‘人才’”。此所谓“爱之深,责之切”者。至于民间,对素质教育的仰盼,更是如望甘霖。难道中国教育的成功,是非得留学海外才能得以体验的么?

海外学子“学业优秀”的判断,或许也是建立在考试高分的基础之上的罢。是的,从中学生的各科国际奥赛开始,中国的学生就比外国人高出一筹了。但是,成长为对创造性有特别要求的科学大师,却仍然是中国的缺项。做出顶尖成就的科学家中,黄皮肤还很少。至于电话、计算机、电脑网络等直接影响世界文明进程的创造,往往都是“学业并不优秀”的外国人做出来的,我们的聪明和“扎实的基础”,不过使学习就得快捷一些而已。而论学习的快捷,日本人似乎又高过我们一筹。

见多识广,反而增强了“坚持故步”的信心,并把一腔“爱国”投到坚守本需改进的地方。这种现象,历史上也是早已见过的。比如曾纪泽,也算是通达时务的人,然而他的《使西日记》中,“英国妇女,极其敬重,而犯以不得服官为恨,甚矣,人心之难足也”,此类迂论也不在少。但曾纪泽比起辜鸿铭来,比起一心“严华夷之辨”的顽固党来,不知高过几许,他的迂论,是真正的历史局限性,而辜鸿铭呢,处身大清覆亡、民国已立的时代,但他“学贯中西”之后,专门发一些纳妾有理、小脚可爱的“爱国”论调,其见闻与才辨只用于“发扬国光”,嗜丑之癖,无过此者。

科举兴废之际,已经科场得中而且成了官僚的人物,是大赞“举子业”的,并且以为象洋人那样“兴学堂”实在是悖谬。在“苦学”中得以上大学,并进而出国留学,进而又“学业优秀”的人中,有人颂扬落后的教育体制,以为这种体制还不够严密,正如既得利益者总说维持现状比改革好,如果慢慢地、没有震动地走上回头路就更好。这都不奇怪,但比起辜鸿铭来,又要等而下之,毕竟,辜鸿铭还没有个人的目的。

有一次,几个朋友凑份子尝鲜吃龙虾,座中一位学过生物的说,这宝贝可是向后走路的哩。于是满座哗然,“哦,难怪贵得很,物以稀而贵”。鸵鸟是惯于埋头面对危险的,“眼不见为净”,也是宝贝,但还不如龙虾更稀奇。要说见多识广,龙虾处身大海,什么没见过,但我想,它一定以为比来比去,还是慢慢地倒行最好,步伐稳健,而且独具特色。

社会中也是有龙虾的。见多识广的人,说话就定是真知灼见么?唯唯,否否,未必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